泛旅游开发运营服务平台

发布需求

  • 发布需求
  • 发布招商
  • 发布服务
  • 发布文章
  • 提问题
  • 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创建要点

  • 所属行业: 趣味旅舍

  • 生产内容: 规划,营销,管理,其他

  • 项目类型: 全域旅游   幸福产业   其他

  • 2019-12-30

    浏览(2693)

    赞(0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升级和结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到2022年,建设30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不断丰富。

    image.png

    相关概念及特征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是指在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方面具有示范、支撑、带动作用的区域。
     
    1、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 具有文化和旅游产业基础;

    •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良好;

    •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特色。

     
    2、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创建意义:
    • 加快资源整合,催生产业融合、产品创新、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新业态、新模式,共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 以资源要素整合、产品服务创新为着力点,推动文化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

    • 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特征,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旅产业融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等。

    文旅产业融合三大模式
    绿维文旅在研究分析国内外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案例基础上,从产业价值链角度总结出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互动延伸型融合模式,推进形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新产业体系;重组型融合模式,可实现文化旅游业产品、服务及业态的创新;渗透型融合模式,促进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双向融合及一体化发展。
    (一)利益驱动下的产业价值链互动延伸融合模式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存在天然的耦合性和功能互补性。在利益的驱使下,功能互补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通过产业价值链的互动延伸而实现产业融合的模式,称之为互动延伸型融合模式,该模式是文旅产业融合的低层次融合。
    延伸融合后的产业,具有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创/文化产业园、演艺、影视、古城/村/街文化、名人故居等向旅游功能的延伸,拓宽了文化产业市场范围,丰富了旅游产业内涵,满足了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二)需求导向下的产业价值链重组融合模式
    所谓的重组融合模式,是指具有密切联系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满足游客愉悦性深层次需求,各自独立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产业价值链的重组,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的融合模式。该模式是文旅产业融合的中层次融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重组型模式的具有形式有:资本重组、业态重组、结构重组、商业重组等。产业创新是推动产业重组的核心驱动力,二者是互促互长的关系。通过产业重组可促进产业创新,通过产业创新可促进产业发展。
    两大产业的重组融合模式可产生新的业态产品,如通过会展、体育、会展、音乐、传统节日等文化业态与旅游活动的重组,可形成会展旅游、体育旅游、音乐旅游、节庆旅游等业态产品。业态产品的创新,可吸引大量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带来产品所在地经济的大幅增长。
    (三)科技推动下的产业价值链渗透融合模式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向对方渗透融合以形成新产业形态的文旅一体化发展模式,我们称之为文旅融合的渗透融合模式。在文旅融合一体化过程中,根据两大产业的主导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化产业向旅游产业渗透的融合模式和旅游产业向文化产业渗透的融合模式两种形式。

    image.png

    六大类型

    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根据区域规模和产业融合形式可以分为六种:文旅新区、文旅小镇、文旅产业园区、文旅综合体、景区/度假区、文化旅游带。
    (一)文旅新区——城市行政区的文旅化提升
    文化新区,是以城市行政区为空间载体,以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与旅游化提升为核心思路,通过泛文化旅游产业整合推进区域的产业聚集、经济协调、服务完善和生活品质的优化,依托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空间的重构形成的文化旅游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模式。
    如:西安曲江新区是国家文化部授予的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其可借鉴的成功模式包括:1、文化和旅游齐发展;2、以文化IP作为突破口,抢占文旅融合风口;3、资源梳理整合,重构区域空间;4、丰富区域业态,提升文旅品质。
    (二)文旅小镇——“文化旅游+”带动的新型城镇化
    文旅小镇是以文化旅游融合为思路,以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提炼为核心,以创意和再生设计为手段,对属地特色的自然、人文、产业等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后,以系统化的特色文化标识为指向而构建的文化、生态、生活、产业有机融合的生态型空间体系。
    如:浙江丽水"古堰画乡"小镇,凭借优越的文化及生态资源2015年入选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16年其核心区所在的大港头镇也被列入了国家级特色小镇。其可借鉴的成功模式包括:1、寻找“特色”灵魂;2、培育“双特”产业;3、构建“景镇合一”的管理体制;4、创新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5、打造互联网思维平台。
    (三)文旅产业园区——创意带动的泛文旅产业聚集
    文旅产业园应该在文化/文创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基于文化生产和消费活动而出现的,以文化创意聚集为特征,以旅游导入为特色形成的集文化和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园区。
    如:桂林接力数码动漫中心是国内领先的青少年读物出版机构――接力出版社运作的一个数码动漫产业园区项目,每年路经此地的国内外游漓江客源达到300万人次。其可借鉴的成功模式包括:1、跨越动漫,多产业链动整合;2、以旅游撬动,带动融资和产业升级。

    image.png

    (四)文旅综合体
    “文旅综合体”,是指基于一定的旅游资源与土地基础,以文化为指引,以旅游休闲为导向进行土地综合开发而形成的,以互动发展的旅游吸引核、休闲聚集区、旅游地产社区为核心功能构架,相关配套设施与延伸产业为支撑保障,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文化和旅游休闲聚集区。作为聚集综合旅游功能的特定空间,文旅综合体是一个泛旅游产业聚集区,也是一个经济系统,并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和旅游休闲目的地。
    因此,我们也用泛文旅来代替文旅的概念,使用“泛文旅综合体”的名称,包括“休闲综合体”、“文化综合体”、“度假综合体”、“休闲商业综合体”、“创意文化综合体”、“温泉养生综合体”、“康疗运动综合体”、“高尔夫度假综合体”、“休闲农业综合体”等各种类型。
    如:阳宗海某旅游综合体项目的使命是在既定的资源环境及高尔夫球场的基础上,综合开发,优化布局,形成与高尔夫球场互动的休闲度假综合项目,打造面向家庭客源市场的高端、秘密休闲度假综合体。从规划咨询角度看,旅游综合体是以旅游为导向的区域经济社会的综合开发,其完整的开发模式,主要包含四个层次:重点层面——土地利用的优化;核心层面——商业模式的突破;延伸层面——项目设计的创新;关键层面——主题意境的塑造。
    (五)景区/度假区
    1.文化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化与旅游文化化的核心载体
    文化旅游景区,是依托地域风情、人文历史、古物古建、遗址遗迹、名人、宗教等文化元素开发建设而成的能够满足旅游需求、承担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使命的景区,开发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化主题公园、景区型博物馆群落、宗教旅游景区、红色旅游景区、文化遗产景区、历史遗址景区、影视文化基地等,是为文化资源赋予经济活力、为旅游产品提升精神内涵的核心载体。
    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核心,是以文化为魂,形成旅游景区的特色主题和故事脉络,并围绕主题展开景观设计、产品设计、业态布局、游憩方式设计与游线系统规划,使文化资源通过旅游产业要素相关产品的落地实现其经济价值,旅游景区通过文化元素的物化与活化利用形成差异化发展结构。
    如:江苏·泰州凤城河景区,在泰州市新任市委书记的高度重视下,绿维文旅受泰州市凤城河管委会的委托,对凤城河风景区进行了文化专项规划,依托“水城一体”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凤城河与泰州老城一体化思考,基于对泰州文化的深度梳理和挖掘,通过老城重塑、旅游升级和产业融入,打造凤城河与泰州老城符合泰州城市发展需求的新形象、新坐标、新内核。
    2.文化旅游度假区——度假需求导向下的文旅融合开发
    文化旅游度假区,是依托人文景观、古城镇、大型演艺、主题乐园、影视基地、博物馆群落等文化旅游核心吸引物,以“三避五养”、休闲体验需求为导向,围绕度假酒店、旅居地产等住宿设施,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文化资源的重构及餐饮、娱乐、康养等服务设施的完善,形成的覆盖多元文化消费结构、满足全要素旅游需求的区域文化旅游目的地系统结构。
    如: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绿维文旅通过对骊山自身资源的梳理与评级,以及对度假区的使命解读、旅游市场的分析以及国际经典旅游休闲度假区的案例借鉴,重构度假区的文化体系,以更优化的文化体系和结构引导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的整体开发,构造项目独特的休闲度假气质,打造国内休闲度假开发的标杆和典范。
    (六)精品文化旅游带——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串联开发
    精品文化旅游带,是依托水系、绿道、公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旅游化开发,串联区域文化场所及标志性景观,以旅游为引导,形成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带。
    如: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绿维文旅以“全线发展、重点突破”“融合发展、文化塑魂”“创新发展、水城一体”“协调发展、区段联动”为战略,以大运河文化为主线和引领,与文化、娱乐、体育、教育、农业等进行多产业融合,并结合沿岸沿线的城区、街区、景区、古镇乡村,与都市旅游、乡村旅游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业态的大运河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image.png

    创建要点
    (一)规划先行——编制文旅融合专项规划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创建需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对于整个区域进行整体的文旅化提升,提出文旅融合的总体发展目标,制定具体发展目标(包括产业增值、产业结构优化、重大产品与项目建设、产品与服务提升、品牌建设等方面)及阶段发展目标。
    围绕总体定位,通过文化业态化、文化产品化、文化主题化、文化品牌化、文化体验化、文化游乐化、文化互动化、文化情境化等“八化”,来落实文化向旅游业态与产品的转化,借力文化赋能旅游。同时,通过“五法”实现旅游文化化,即在旅游开发与运营中,借力文化特色塑魂、文化品牌赋能、文化展演活游、艺术工艺创品、IP整合价值等方法,实现旅游中文化的创新运用。最终实现资源整合、市场推广、业态产品创新、技术利用、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二)产业提升——创新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要解决文化旅游两个产业深度融合的问题,就要突破传统的自发性融合模式,使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对接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与精神需求,从而赋予传统文化产业以新的经济活力,提升传统旅游产业的内涵品质,实现创新引领下文化旅游“1+1>2”的乘数效应。从文旅产业融合路径来看,需要实现资源整合、市场推广、业态及产品创新、技术利用、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三)业态丰富——文化旅游产业要素实现业态转化
    产业要素的业态化创新,能够挖掘文旅消费的新动能,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旅游业态是在旅游要素下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伴随时代需求的变化,旅游业态需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厕、导、智、商、养、学、福、情、奇、文、体、农”十八大要素进行业态化创新。文化业态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文化业态也需要和旅游融合进行创新发展。
    文化旅游的业态化创新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植根本地文化,通过“文化梳理—文化提炼—文化挖掘—创意植入—文化活化”的过程,突破文化的静态展示模式,以创意元素的运用,打造文化旅游的深度体验,常见的业态形式有体验式博物馆、文化设计周、文创交流会等。二是孵化一批文创企业、创客,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力量,布局创意工坊、创意园区、文创集市等创新业态,将各具特色、各有专长的设计师、手工艺人等民间高手的智慧发挥到极致,带动文化旅游体验的创新。
    封图来源摄图网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 标签: 发展规划

  • 推荐标讯

    更多>

    热门问题

    更多>

    燃旅视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