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旅游开发运营服务平台

发布需求

  • 发布需求
  • 发布招商
  • 发布服务
  • 发布文章
  • 提问题
  • 疫情将改变文旅企业,十大变化及十个建议!

    出自:景区营销实战派

    2020-02-18

    浏览(2302)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根据OTA平台此前预测,今年春节黄金周预计将有4.5亿人次出游,且春节旅游产品价格较淡季普遍上涨超50%。不料,这一切都化为泡影。
    以人流为基本特征产业,疫情对行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又恰逢春节黄金周,许多旅游景区、旅游餐饮、旅游购物等企业为前期黄金周客源的大批流入及黄金周节事营销做了前期资金、人力、物料等大量投入,因为疫情的“休克式疗法“都打了水漂,旅游行业进入短暂的“冰冻”期。
    许多旅游企业开展自救工作,旅游专家也对旅游企业提出自救建议。投资人朱唬虎建议在疫情情况下一定要严控成本,死卡现金。对于中小企业自救措施,著名旅游业专家魏小安给出的方子是:歇业、减薪、抱团取暖。
    文旅企业也积极开展自救措施,例如携程投入了2亿重大灾害保障金,完成了数百万订单退改,扛住了瞬时10倍电话进线量的压力。携程处理的数百万退改订单并不是取消,而是建议延期。同时倡导平台百万家供应商和旅游从业者一起苦练内功,免费开放其携程大学、携程酒店大学、携程旅游学院2000门精品课程。据了解,目前已经有6700多家旗下的门店加入,“千店万人”在线培训学习。
    金融企业也应时开发旅游行业金融产品,助力旅游企业。例如银链通联合工商银行,为旅游企业提供旅游供应链场景融资产品。
    旅游中小企业也在积极自救,“做微商”是其中一个转化。河南知名文创品牌豫游记,在面对景区门店关门,资金流紧张的困境中,积极制定微商政策,开发微商代理,将具有生活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带入到微商的平台。
    作为只能将游客带入体验的旅游景区,要自救核心思路是尽量保持自己景区的知名度,不让景区几月过后无人知晓无人问津,同时尽可能找到新的收入点,不能让旅游附属住宿餐饮行业死掉,让景区变成一片死城,熬到整体旅游业恢复。既然客观条件上,已经不允许我们把游客引进来,我们就只能把旅游景区搬出去。这也是传统景区转型的一个契机。
    作为服务于政府与企业的文旅战略咨询机构,创意游对疫后旅游发展变化开展了一些研究,希望对“如何度过疫情?”和“后疫情时期发展”等问题思考提供一些启发。
    疫情后,景区行业可能出现的十大变化:

    1、轰炸式短视频营销诱导憋疯了的游客

    突然起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我们开始在今日头条上看新闻,爸爸学会在新浪微博上看真相,妈妈学会在京东到家上买菜,孩子每天被各种网课围绕,全家都会在抖音上找乐子,网络生活习惯强制养成。疫情后,传统宣传渠道将更加没落,景区营销渠道以网络视频营销为主战场,网红打卡成为旅游标配。
    根据景区自身的特点,大量增加视频、图文内容的创作和发布。景区将和更多的网红MCN机构创新合作,迅速找到新的宣传爆发点。

    2、原地踏步的传统景区将面临淘汰

    以门票为主要收入传统旅游景区面临淘汰,需积极寻找新的收入点。旅游景区实现综合性开发经营,多维度的旅游产品,给景区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景区能搬到线上的收入点,目前集中在文化产品上。文化升级后的高品质生活和产品是未来消费升级的最主要的体现,但是,一定是为有价值的有需求的高品质产品拼上文化的外衣,而不是自己去硬造需求。

    3、导游式旅游直播可能成为新宠

    秦始皇兵马俑网红导游冰蛋,因为其风趣幽默的讲解方式,在抖音引发大量关注,甚至有网友提出要预约冰蛋讲解服务。导游的讲解是对旅游景区最直接的推广,导游在讲解的同时也对文旅产品销售进行变现。

    4、文化研学课堂或成为文化类景区标配

    日本捐助物资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让许多中国人羞愧不已,复兴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当代人的热门话题和迫切需求。文化型景区围绕自己的文化特质,研发具有深度的文化课程。

    5、将更加重视创新产品研发

    根据市场的变换,积极更新旅游产品。成立产品研发部门,或签约长期咨询服务机构,紧扣热点,思考市场需求,及时研发和创新旅游新产品这次疫情,让人们更加敬畏生命。

    6、高品质服务将成为综合型景区升级重点

    短程自驾游、家庭游以及体验性旅游会成为趋势。对于已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景区,精细化服务是未来景区核心竞争力之一。游客进入景区,将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导游词,创新性讲解,主体性讲解,专题型讲解,旅游套餐式服务,或将成为景区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精细化的服务,也能促进游客的多次消费的可能。

    7、游客更倾向于有趣好玩的景区品牌

    二次元,多次元文化逐渐迈进主流文化舞台,高颜值、重体验、强参与、多互动,将成为未来景区的发展的方向。有趣比好看变的更重要,好玩比好用变的更有价值。具有震撼力的建筑和美感的景观设计,主题化场景的营造,多样化且主动型的互动方式,全时营销产品的打造,每天、每周、每月、每季不同类型、主题的活动营造,游客随时过来都会有好玩的,有好看的,有好吃的参与、互动、打卡,形成口碑宣传效应。


    8、景区平台融合属性将越发凸显

    景区作为流量入口,限于资金受限和营业时间锐减,需要引入更多异业资源共同合作。跨界合作,多维发展,需更加重视产业的发展。疫情后的旅游景区,景区平台功能更加凸显,融合功能越来越强。以景区为平台对外经营和输出,亦成为景区联动产业的发生平台。

    9、闭关修炼之后,报复性创新百花齐放

    疫情当下景区员工需苦练内功,制定提高员工素质教育培训计划和提升服务质量培训计划。闭关数月,通过得到、混沌商学院、执惠文旅产业大学、知学学院等在线学习平台学习。
    疫情后,身怀绝技的团队可能将突破行业思维局限,跨界合作和创意创新将成为主流。比如,景区服务也可能向海底捞式的服务靠拢,景区服务也成为景区竞争力之一,职业培训输出,旅游行业人才输出,亦可能成为景区一个新的收入点。

    10、同业联盟大显身手,抱团取暖,景区共同助力美好生活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然是主旋律,高品质美好旅游是旅游从业人关注的重点。品质服务、美丽景点、精致美食、创意礼品,收获美好心情。
    针对疫情过后市场的预判,五一黄金周观光是否展现“井喷”以及所谓“报复性”增进,暑假也可能会缩短,在对市场预判时应该有所保守和慎重。近郊游,周末游,疫情过后会有短期的火热,景区应及时制定针对本地市场的营销和服务的方案。

    春天已经来了,寒冬即将消散。

    在目前“疫情”尚未过去,旅游业已遭受重创,一大批中小企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尽管面对的满是荊棘,但是,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依旧向好、文旅行业增速超过大部分行业文旅消费已成生活方式、市场可能的报复性反弹等,因此不可能坐以待毙,要有信心,特别是投资人及高层管理人员,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坚定疫情影响是一个“暂时性”冲击,早做谋划,以图东山再起,迎接“云雾后的阳光”。
    旅游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是一种现代服务业,还是一个以人的流动为基本特征的产业,旅游业高度依赖于外部环境,因而有其敏感性,对外部环境变化时反映很快,一些突发性事件常常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与变化,如类似新冠肺炎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汶川大地震等这样的自然灾害、日本核电站泄漏等这样的公共安全事件等,旅游业会因是否安全等问题发生波动,受到重创。
    旅游业对新冠肺炎疫情总体呈现出:响应很快,冲击面广,受创重深,影响深远等特征。封城、封路、封村等全面阻隔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也使得旅游业基本上旅游客流全面阻断,旅游业基本停顿,旅游经济业绩断崖式下降、旅游企业几乎全面停业。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又恰逢是春节黄金周,尽管有很多人对黄金周休假制度发表过众多意见和建议,也因种种原因黄金周一直并没有取消,其原因就在黄金周极大地拉动旅游消费、满足人们的休闲旅游的需要、满足人们因带薪休假制度没有充分落实而要开发中远程旅游的需要,也为旅游业带来很大的效益,这次疫情与黄金周的叠加、与传统春节的叠加,加上这次疫情“休克式疗法”封闭、阻隔其传播,使旅游业的损失大于其他一般行业。加之之前为春节黄金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提前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推广。这也是一较大投入,也基本是全打水漂。
    由于对这次疫情采取的差不多是阻断式防御,景区景点全部关闭、旅行社或OTA企业退团退款现象普遍、酒店和民宿等差不多全部进入“冰冻”、旅游文化演艺停业、旅游餐饮和购物等无人问津、旅游交通停运等,使得旅游业几乎所有要素、领域均受影响而近乎“停摆”,与旅游业相关的农副产品生产销售、手工艺制作销售等自然也受影响。导致旅游企业陷入生存危机,甚至破产的困境。由于受其旅游业务无法展开,旅游业绩无法体现,使其资金流有可能出现“断链”、旅游从业人员被迫“失业”、旅游景区景点、酒店等运行维护成本无法回收,一些微小企业可能因此而破产关门,其他一些企业也可能经营出现困难,甚至有生存危机。
    作为文旅企业和文旅人在抗疫战中表现突出,为“抗疫”做出了重大贡献:
    ——响应政府号召,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文旅发电〔2020﹞29号),以及地方政府、文旅部门要求,顾全大局,坚决、及时关闭相关的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民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演出、文博等经营场所,和旅行社、OTA等的经营业务,并实施相应的防控措施;
    ——配合政府及文旅部门做好各地滞留游客的“安顿”“心理疏导”和“抗疫”工作;
    ——参与各地甚至深入社区进行“抗疫”防控工作;
    ——导游不仅保障游客能“旅居抗疫”、顺利归来,还能境外采购口罩等防疫紧张物资;
    ——许多文旅企业捐资捐物支援疫区抗疫;
    ……
    在目前“疫情”尚未过去,旅游业已遭受重创,一大批中小企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尽管面对的满是荊棘,但是,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依旧向好、文旅行业增速超过大部分行业文旅消费已成生活方式、市场可能的报复性反弹等,因此不可能坐以待毙,要有信心,特别是投资人及高层管理人员,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坚定疫情影响是一个“暂时性”冲击,早做谋划,以图东山再起,迎接“云雾后的阳光”。

     一 
    关注政府及有关部陆续推出的扶持、激励政策
    国家有关部门己有针对旅游业的支持政策举措,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应措施,如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2月1日,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2月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指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困难行业企业,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指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游览景区管理两类)四大类”;2月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就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制定了相关政策,并指出“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予以优先支持”;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出通知,对“全国所有已依法交纳保证金、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暂退标准为现有交纳数额的80%”。2003年“非典”后云南省政府部门出台了4条措施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一是减免旅游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除了国家规定减免的外,连云南省里唯一征收的“旅游促销费”也减免了;二是对政府性的15项基金也作出减免;三是减免从5月1日到9月30日的税收;四是对旅行社退还部分“质保金”,以现金帮助企业维持日常开支,从2003年6月1日一直适用到2004年12月31日,对“非典”后云南旅游业的恢复振兴起到了很好作用。建议可以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在免缴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临时性财政补贴、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旅游专项基金、财政贴息贷款、缓缴或少缴政府资源补偿费等方面给予旅游企业扶持。上海“对因疫情影响导致按期缴纳税款有困难的,符合延期缴纳税款条件的,依法准予延期缴纳税款,最长期限不超过3个月”。“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建议有专人负责了解和落实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家和政府的力量。
     二 
    及时谋划“疫后”计划
    谁先主动行动,谁将优先掌握主动权。应综合自身基础和优势,客观分析“疫后”的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有所为有所不为”,舍得、利弊清晰在心,谋划自救、恢复、振兴的行动预案,对景区发展方向做出选择,制定好行动方案,采取行动,聚焦做精。
     三 
    做好“开源”适应新变化
    立马行动调整原有计划,开始解决问题,不要等待。做好新的发展行动计划,与专业的人士和专业的公司重新梳理项目定位,优化产品结构;思考新项目投入,进行项目提升和产品升级;开展周边游、近程旅游、健康旅游、研学旅游等。疫情后,利用周末1-2天的本地游和周边游将最先快速崛起。开发新业态,推进新业务,多种经营,创新旅游项目;打造个性化的、特色化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加强网上营销力度,做好“开源”工作,为疫情后打基础,适应疫情后新的反弹性报复式的消费增长。
     四 
    延续生命为要
    节流止损,调整预算,压缩开支,调整年度目标和经营策略,力求资金不断链;盘点公司现金流家底,预估现金流还能支撑的时长;各种方法筹措外部资金:政府补贴、银行借贷、私募、吸引投资等等,严控内部非必要支出,减少损耗,低成本运营。集中资源保留最有效率和价值的业务,主动做减法,断臂求生;减非主流价值业务,减长线投资,减不带来现金流的业务。及时调整营运措施,经营思路转化,保证目前节约成本度过难关,为后续的运营提升做好充足准备。要活下去。
     五 
    做好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
    提高运营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业务研讨和员工培训,做好企业文化的培训、产品培训、服务培训、营销创意培训、管理培训等,学习同行在应对疫情冲击方面的做法。

     六 
    加快科技应用,发展智能服务
    充分利用好科技为文旅赋能。积极探索网络化办公的新模式。硬核的科技领域或将成为修补疫情带来的文旅经济缺口的主力军。加快研发投入和模式创新成为众多文旅企业渡过寒冬的选择。其中,智能化运营,智慧化管理,数字化产品,在线化营销成为诸多文旅企业、文旅项目提质升级和思考转型的方向。利用好自媒体。企业自媒体还自带销售和数据库营销的功能,对于积累私域流量和形成企业的战略竞争力大有裨益。通过持续的内容传播,低成本、高效率地传播和营销。
     七 
    延长和拓展产业链,构筑企业发展的稳定态
    有人指出:文旅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异业合作和联合营销优势。在各个行业普遍受冲击、利润下降、营销费用削减的情况下,异业合作和联合营销是纾解文文旅行业营销乏力的重要手段。整合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相关企业等构建新的商业网络,业务共生、生态共建、利益共享,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认知共同体,最终成为命运共同体。


     八 
    制定优惠奖励政策
    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促进人流回潮,提前预告一系列旅游策略计划,提前吸引注意力,锁定特定客源。如对参加疫情防控医护人员、部队官兵实行免、减等政策;2003年6月,张家界市向全国抗非典一线的所有医护人员发出邀请,在全年内对他们免除景区门票、公园环保车票和索道费用。
     九 
    准备做一些活动
    提前策划疫后可能的因地、因时、因事组织一些节事活动以及五一节(2020年的五一假期有5天,不一定能全面恢复旅游)、暑假(可能会被顺延压缩)、国庆节等各节点的策划,还有周未等,迅速恢复市场“存在感”,激活生命力;提前洒下一把种子,让市场提前产生消费预期,勾起消费欲望,引导压抑了几个月的旅游热情再度爆发。
     十 
    维护扩展公共关系
    建议迅速成立公共关系小组,负责与政府、银行、投资者、供应商、媒体、上下游客户的协商沟通,达成谅解,获得相关利益者理解与支持;继续保持公共关系,做好老客户联系,借助共同抗疫扩展新关系等。焦点是和客户沟通、解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俗语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危机中,谁在此刻率先做好准备,谁便在疫情结束后最先迎来机遇。文旅人亦要在这时期,规划好未来的发展布局。著名的旅游学家魏小安先生说:文旅行业严冬过后是阳春。相信,文旅人在疫后将迎来旅游业发展的“阳光”。(明庆忠)


    来源:中国网及网络综合整理

    原标题: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文旅企业恢复振兴十建议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标讯

    更多>

    热门问题

    更多>

    燃旅视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