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旅游开发运营服务平台
登录 注册

曹洋 | 中国健康旅游研究的进展、热点与趋势

2021-01-13 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 浏览(1879)


近日,我院博士后曹洋撰写《中国健康旅游研究的进展、热点与趋势》一文,刊载于2021年第一期《四川旅游学院学报》。全文如下: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人民对健康的意识不断提升,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渴望使得中国人民对健康服务的产品需求不断多元化,这正是健康旅游发展的背景。健康旅游作为健康服务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一项高收益的专项细分市场和利基市场[1]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主力经济增长点之一,同时也是实现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健康旅游的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2015年国家旅游局(现文化和旅游部,下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该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概念。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实施,并明确提出制定健康医疗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该意见中首次从国家层面定义了“健康旅游”,并以2020年和2030年作为重要节点明确了“健康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目标


为全面掌握中国健康旅游研究的现状,预测未来研究发展趋势,为健康旅游学科体系的深入构建创建理论基础,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理论和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样本框,采用知识图谱形式将健康旅游研究的现状、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逐一分析,以打破传统的主观性文献分析方法,以期能够客观的全方位的掌握现阶段中国健康旅游研究的整体概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界对于中国健康旅游研究领域中的不足,为今后中国健康旅游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健康旅游为研究内容,以CNKI为样本框,采用高级检索中的文献检索方式,检索式样是:“主题=健康旅游OR=医疗旅游OR=康养旅游OR=养生旅游OR=保健旅游OR=中医药旅游”,检索时间为2020年4月28日,共获得了1971条检索结果。为使得分析结果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进行二次检索时在期刊来源类别中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共获得215条检索结果。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对检索结果进行复检,剔除非研究类文献、研究主题不相关文献以及缺乏摘要、作者、关键词等关键要素的相关文献,最终获得196篇有效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有效文献数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备用。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在CNKI样本框中,每一条目数据为每一篇文献的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来源期刊与发表时间。


1.2 研究方法

本文的数据处理采用CiteSpace5.6.R4(64-bit)版本为主要研究工具,该研究工具主要用于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数据的信息可视化,并用来绘制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的知识图谱,直观地展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 识别某一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文献、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2],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最为流行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之一,具体分析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CiteSpace分析流程

 

因此,本研究将CiteSpace的重点分析功能与样本文献中重点研究的内容结合起来,对中国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内的年度发文量、发文期刊、基金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数据挖掘,然后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将发文作者共现、发文机构共现和关键词共现展现出来,对中国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历程、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等进行系统分析,为后续学者研究相关领域提供有意的参考与借鉴。

 

2  健康旅游相关文献的描述性分析

2.1  年度发文量分析

通过上述文献数据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获取健康旅游研究领域文献的发文时间与发文趋势,也可较为直观地判断该领域在学术界受重视的程度与发展速度,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健康旅游研究领域文献发文趋势图(2000~2020年)

 

由图2中可以看出,2000-2019年中国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期刊发文量大致呈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2000-2007年),第一篇关于健康旅游的文献出现在2000年,但总体来说这一阶段内相关文献较少,健康旅游的研究还未兴起。第二阶段为稳定发展阶段(2008-2014年),相比第一阶段,在该阶段对于健康旅游的研究文献整体出现小幅上升的趋势,并在2010年出现阶段性高峰,随后递减,这是由于境外医疗旅游热与养生旅游的逐渐兴起受到了中国学者的重视。第三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15-2019年),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15年在中国健康旅游发展的进程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月我国第一个健康旅游协会—三亚市中医健康旅游协会成立,这标志着我国以中医为代表的健康旅游走向依法管理、行业管理、规范管理的正轨;5月美国国际医疗旅游协会和世界医疗旅游与全球健康大会授权11月在广西桂林举办“世界医疗旅游与全球健康大会亚太博览会”,这是当时我国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健康旅游与健康产业发展大会;11月17日,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医药旅游”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也明确了到2020年及2025的发展目标;随后国家及地方政府又相继出台了一批关于健康旅游的政策也都受到了专家学者重视,故从2015年开始,有关健康旅游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总体而言,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健康旅游研究正逐步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但研究空间还很巨大。

   

2.2  发文期刊分析

学术期刊是学术传播的重要纽带与载体,也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是发文质量的象征。根据研究对象,我们对中国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发文期刊进行逐一汇总,表1为排名前10位的发文期刊。


表1  中国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


通过对表1的分析我们可得知,在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发文量占据前三位的期刊是《旅游学刊》(10篇,占比5.1%)、《林业经济问题》(9篇,占比4.6%)、《林业经济》(8篇,占比4.1%)、《生态经济》(8篇,占比4.1%)和《安徽农业科学》(8篇,占比4.1%)。与此同时,期刊杂志作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影响因子也反映了其质量与影响力,通常情况下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就越大[3]。在现研究阶段,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平均复合影响因子为1.370,最高的为《旅游学刊》,其复合影响因子为3.632,这也是中国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唯一一本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0的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有6种,分别为:《旅游学刊》、《林业经济问题》、《林业经济》、《生态经济》、《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和《资源开发与市场》其平均复合影响因子为1.887。这既能说明,当前国内部分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一直在关注健康旅游的研究,但总体而言,其深度、广度和影响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又能说明健康旅游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从旅游管理学、应用经济学、农学、林学、公共卫生学等不同学科视野下进行分析和研究。


2.3 基金分布情况分析

基金项目资金情况对于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支持与促进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科学创新的发展方向[4],通过对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发文期刊的分析,我们进一步对其所涉及的基金来源进行整理,得到表2。


表2  中国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发文基金分布排名前5位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得到占比10%以上的基金支持有两个,分别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占比分别是10.5%和10.0%,发文量分别是22篇和21篇,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大基金分别是我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中唯一的国家级研究项目,其立项课题对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具有导向性、权威性和示范性的作用[5]。这也说明了当前我国对于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健康服务和旅游需求,促进健康服务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视与支持力度。

 

3  健康旅游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3.1  发文作者共现分析

通过对发文作者共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重要学者的分布,能够更为准确的识别某一研究领域主要作者群体以及他们之间合作的强度和互引关系。利用CiteSpace进行健康旅游领域发文作者共现分析时,将Node Types设定为Author,Years Per Slice设定为1,即可生成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发文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节点的大小表示作者发文量的多少,节点之间连线的密度与粗细表示合作关系的频次与强度,连线的不同颜色则代表建立合作关系的时间,颜色越深,建立合作关系的时间越早。


图3  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发文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图3知识图谱中,Network:N=264则表示共有264个作者,Density=0.0055则表示网络密度为0.0055,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在健康旅游领域作者合作极为分散,大多学者处于独立分散的研究状态,只有赵林度、李静、张群、薛群慧、钟林生、周晓琴等为中心的少数合作网络较为明显,学者之间的学术联系较弱,团队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合作群体。这与我国健康旅游起步较晚,发展规模与其他旅游业态相比略慢有一定的关联。但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以及人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消费方向的转变,会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进入健康旅游研究的领域,作者合作网络也会随之增加,未来一定会出现健康旅游领域研究的核心合作团队。


3.2 发文机构共现分析

通过对发文作者所在机构的分析,我们能够知道当前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我们利用CiteSpace进行健康旅游领域发文机构共现分析时,将Node Types设定为Institution,Years Per Slice设定为1,即可生成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发文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其图谱分析原理与我们上述分析发文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原理相同。

图4  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发文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在图4知识图谱中,共有204个节点(Network:N=204),83条连接线(Network:E=83),网络密度为0.004(Density=0.00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发文机构众多,但是突出节点数量极少,发文机构之间合作也相对较为分散。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有3个较大的共现网络,分别是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为中心的共现网络。另外,还有少量以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代表的合作网。在这里我们要特别说明的是东南经济大学管理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海口经济学院等机构虽然他们的发文在被引数量上占据优势,但是没有形成合作网络。


通过对发文单位的二级机构进行合并,对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十位的研究机构进行整理,得到表3。在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浙江农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在健康旅游研究领域较为突出,发文量位居前两位,具体而言,浙江农林大学主要集中于健康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国科学院主要针对自然环境与健康旅游之间的关系看展研究。紧随其后的是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云南大学位居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发文量机构并列第三名,安徽师范大学主要以医疗旅游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则侧重于养生旅游,云南大学的研究较为多样化,包含了中医药健康旅游、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养生小镇旅游等不同健康旅游方向的研究。除此之外还有海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他们的研究方向多集中于森林康养、山地健康旅游及健康旅游研究方法等领域。


表3  健康旅游研究领域排名前10位的发文机构



3.3 关键词共现分析

3.3.1  研究领域热点

关键词是文献的精准概括,是文献核心思想的提炼和升华,如果某个关键词在同一个研究领域内反复出现,我们就可以认定该关键词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们利用CiteSpace进行健康旅游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时,将Node Types设定为Keyword,Years Per Slice设定为1,即可生成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5所示。


图5  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在图5知识图谱中,共有246个节点(Network:N=246),377条连接线(Network:E=377),网络密度为0.0125(Density=0.0125),根据节点的多少与大小、连线的多少、粗细及密度等因素,我们综合评估,认为健康旅游研究已经出具规模,但相比于其他旅游业态尚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为了更加准确的把握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我们分别提取10个出现频次最高及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最高的关键词(如表4和表5所示)进行综合分析。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反映了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而高中介中心性的关键词往往又连接着两个不同的关键词,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表4  健康旅游研究领域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


表5  健康旅游研究领域排名前10位的中介中心性关键词


通过表4和表5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强弱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越强,在两个表格内位居榜首的关键词都是“医疗旅游”和“养生旅游”。结合基础文献我们可以分析出:(1)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由健康和观光结合在一起的医疗旅游作为健康旅游的一个分支,正在中国迅速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及旅游者的重视;(2)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生之道日益为人民大众所重视,养生旅游也逐渐成为老年群体的重要生活方式,国内学者也对养生旅游的基础理论、开发策略、发展模式等展开研究。

   
3.3.2 研究主题

为了更清晰的对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主题进行分析,我们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图6。


图6  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在图6的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中,Modularity Q的值为0.8061,远远大于临界值0.3,说明聚类具有很强的独立性;Mean Silhouette值为0.5837,大于临界值0.5,说明聚类主题明确。我们采用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LLR) 算法,共得到11个聚类,依次为:#0健康旅游资源、#1东南亚、#2医疗、#3医疗旅游、#4旅游产业、#5传统文化、#6旅游、#7乡村振兴、#11出境旅游、#12森林康养和#13出境旅游。结合聚类摘要表分析结果及基础文献的分析,我们共归纳出3个健康旅游领域的研究主题,如表6所示。


表6  主题聚类解析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CiteSpace5.6.R4为主要研究工具,对CNKI收录的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为样本进行了计量分析,呈现出了年度发文量、发文期刊、基金分布、发文作者共现、发文机构共现和关键词共现等知识图谱,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就研究整体来看,健康旅游研究在我国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与其他旅游业态研究相比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研究领域,研究空间巨大;从研究者角度看,中国健康旅游研究的合作网络与学术共同体尚未建立,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沟通,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从研究机构来看,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是国内健康旅游研究的主要力量;从研究方法看,规范研究仍然是我国健康旅游研究的主要方法,二手数据是研究资料的主要来源,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是主要的统计手段,这反映了我国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创新。


其次,就研究热点来看,
主要集中在医疗旅游的基础概念研究,我国发展医疗旅游的机遇与可行性研究,国外医疗旅游发展的经验尤其是亚洲国家医疗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研究;以及养生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我国个别地区发展养生旅游的可行性分析和养生旅游生态环境选择的研究。

   
再次,就研究主题来看,主要集中在健康旅游资源、健康旅游产业和境外健康旅游发展经验这三个主题,这与我国健康旅游研究热点相互匹配,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学者对健康旅游研究的重点。


综上所述,未来我国健康旅游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要不断创新,
把健康旅游上升到一个学科领域,不断拓展其研究范畴,从更为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视角对健康旅游开展多角度、多元化的研究,构建健康旅游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


第二,在研究视角上,以学科融合的路径促进我国健康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及方法创新。
随着交叉学科在我国学术领域的不断兴起,以及学科融合的普遍存在,健康旅游研究涉及旅游学、公共卫生学、地理学、社会学、中医药学等多领域,同时涵盖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只有不断加强学科融合,在规范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研究方法才能提升健康旅游的理论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


第三,在研究网络上,要建立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主体参与的学术研究网络,
鼓励学者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不断增进研究机构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健康旅游研究的整体层次和水平,早日构建健康旅游学术共同体,提升我国学者在健康旅游领域的国际知名度和话语权,共同推进健康旅游的学术进步。


旅发网董事长林峰邀请您,成为Ta的人脉圈

著作权合理使用与保护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来自网上公开的信息,属于用户自主发布的行为,为保护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与保护的原则,如若有侵权,请联系旅发网13261999085 核实后给予删除!

精彩评论

旅发网用户精彩点评,注册/登录后可直接发表评论,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旅发网无关!

匿名发布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