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旅游开发运营服务平台

发布需求

  • 发布需求
  • 发布招商
  • 发布服务
  • 发布文章
  • 提问题
  • 为何宁波能成功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

    出自: 中经文化产业

    2019-12-11

    浏览(1250)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12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正式批复,同意宁波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据“中经文化产业”了解,目前全国仅两个城市被列为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另一个是北京市东城区。宁波凭什么被列为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据“中经文化产业”了解,此次创建工作重点围绕健全多维度文化金融组织、创新多元化文化金融产品、拓宽多层次文化融资渠道、探索符合宁波特点的文化与金融合作模式等方面,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完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积极破解民营和小微文化、旅游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金融服务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能力。同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营造健康良好的产业投融资环境。


    据了解,2014年原文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全国多个城市争相提出创建文化金融合作的实验区、试验区。据悉,目前全国仅两个城市被列为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另一个是北京市东城区。


    2017年,北京东城区入选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据当年数据,作为首都的核心区,东城区拥有356处不可移动文物,18.5片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院团81个,剧场设施34个。区域文创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4%,是东城区优势产业。金融产业增加值占比高达24%,是东城区的支柱产业。


    那么,宁波凭什么被列为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呢?


    image.png

    位于浙江宁波鼓楼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一座仿古戏台。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据“中经文化产业”了解,为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题,宁波充分发挥金融生态好、民营资本活、文化产业发展快等优势,聚焦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大力推动文化与金融合作创新,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既为文化产业发展插上了“金融翅膀”,也为金融业繁荣提供了文化支撑。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文化金融服务精准度。


    基于多数文化企业首选融资方式为银行信贷的实际,大力优化金融服务,推进金融创新。


    一是建立金融服务专营机制。


    一方面,创新文化金融组织形式,鼓励银行以专业支行、特色支行、专营事业部等形式建设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如推动农行宁波市分行在全国农行系统内组建了首家文化创意支行,至2018年底,该行累计与上百家文创企业建立业务合作,贷款余额达10.2亿元,同比增长18.6%。


    另一方面,大力推出文化金融服务专属产品,构建差别化授信体系。至去年底,各金融机构累计开发文化金融创新产品168项,如农行的“文创贷”、工行的“股权质押”等,累计为8000多家文化企业和百余个文化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融资服务。


    二是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市、县两级政府联合有关银行、保险机构共建文化产业信贷风险池,用于补偿金融机构对中小微文化企业贷款所产生的损失。


    政府2015年向风险池注资1000万元,2018年增加到3500万元,合作银行按15倍放大授信额度,保险机构提供保证保险。风险池推行后受发放的信用贷款逐年递增,2018年度超过1亿元。


    三是建立金融助力消费机制。


    联合农行、中行、建行推出了集会员服务、消费支付、结算管理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文化金融卡,覆盖了近400家文化企业单位。目前发卡量达79万张,共拉动消费37亿元,其中文化消费3.9亿元,成为金融助力文化消费的有效抓手。


    创新融资渠道,强化市场主体主导地位。


    加强政府有效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金融服务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组建文化产业基金。


    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和杠杆放大效应,宁波市财政出资2亿元设立文化产业基金,主要投资市内文化企业和文化重点项目。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除政府性基金外,全市还有专注文化产业投资的民营基金4支,资金总规模10亿元,带动文化产业投资超过20亿元。


    二是推动文化企业上市。


    实施“凤凰行动”文化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文化产业有效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一方面,支持文化领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2000年,宁波首家文化企业在主板上市,全市现有上市文化企业7家,累计在资本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募得资金100多亿元。同时,有多家企业进入IPO上市辅导期。


    另一方面,搭建优秀文化企业上市服务平台。2018年1月,在宁波市股权交易中心开设全国首个“文化创意板”,一年来挂牌文创企业达118家,撮合间接融资近6000万元,22家企业先后获得私募股权融资1.58亿元,年轮映画、甬派传媒等5家企业成功转板至新三板。全市新三板挂牌文创企业已达24家。


    三是成立文创小贷公司。


    将民营的民和汇通小额贷款公司改组为具有国资成分的文创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至去年底累计发放贷款2.1亿元。


    四是创设文化发展基金会。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金募集工作,采取财政出资购买服务、社会定向捐赠等方式形成资金池,首期规模370万元,目前规模600万元,主要支持经公开征集选定后的公益性文化发展项目。


    创新保险服务,发挥保险增信分险功能。


    发挥宁波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优势,推动保险创新政策在文化领域落地实施。


    一是推行“文创+保险”服务。


    推广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服务,客户免抵押免担保,只需通过保单即可获得低成本融资,解决无固定资产抵押的文创企业融资难问题。


    据统计,人保财险、太保财险累计承保中小文创企业42家,承保金额7390万元。


    二是推行“旅游+保险”服务。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2018年7月,联合多家保险公司启动重大保险创新项目,在全国率先推出全域旅游综合保险服务,涵盖3大保险项目、5大保障措施和7大救援服务,由市财政统筹安排500万元,通过3年试点,构建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全域安全保障体系。


    三是推行“文保+保险”服务


    2018年12月,人保财险与住建、金融等部门联合启动首个文保建筑保险项目,为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护航。


    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文化金融支撑体系。


    针对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构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交流平台。


    一是打造“文化+金融”展会平台。


    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连续举办4届,每年搭设“文化+金融”展区,近50家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带着特色产品与创新服务集中参展,累计与100余家文化企业达成信贷合作意向。


    今年文博会期间,参展金融机构接受企业咨询1200余次,洽谈企业近100家,对接项目25个,达成意向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


    二是举办政银企多方对接会。


    2014年以来,多次举办以文化金融、产业创投为主题的会议、论坛和相关活动,为文化与金融合作把脉献策,将金融服务送进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


    三是成立文化金融服务中心


    在民和文化产业园组建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整合文化担保、小额贷款、风险投资以及拍卖、评估等功能,设立文化金融超市,推出“文创宝”等五大文化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亿多元、担保5200余万元、风险投资1800万元。


    四是开设文化金融创研工作坊。


    依托专业文化研究、金融投资机构,创设文化金融创研工作坊,定期举办文化投融资项目路演推介活动,2019年以来直接推动5家企业实现股权融资。


    image.png

    image.png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标讯

    更多>

    热门问题

    更多>

    燃旅视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