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旅游开发运营服务平台

发布需求

  • 发布需求
  • 发布招商
  • 发布服务
  • 发布文章
  • 提问题
  • 休闲农庄进入行业洗牌期,庄主们该如何应对?

    出自:参见庄主

    2019-10-15

    浏览(940)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500371695_banner.jpg


      几乎所有行业在经历了早期的红利期、无序期、盲目跟风期后,一系列问题就开始突显。

      最普遍的问题就是释放了人性的贪婪,借行业不规范、无规范之机,肆意扩大前进的边界,其结果就是要么大到无力驾驭,要么大到不断挑战现有法律法规,最终在随机的一次行业整顿中、生产事故中、扩张步伐中轰然倒塌。

      休闲农庄就正在经历行业的洗牌期,而且很多庄园已经无力支撑、无力回天,只不过,很多人倒下后还一脸无辜、不明所以,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做错了,最终把矛头对准了土地政策、融资无途径等非自身因素。

      这么快就被农庄打败,的确有损庄主的自我设定形象,把责任一股脑推给政策、市场,的确可以缓解心理压力。

      那么,对于尚在坚持的庄主,究竟下面该怎么办?

      1、思考规范措施

      大棚房的整治是必然的,实际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违建整治一直在进行着,从来没有缺席。

      《参见庄主》在2015年5月29日发布了《有几个农家乐是不违建的?执法的手段就是拆吗?》在这篇文章中,笔者曾呼吁:“在推进乡村休闲旅游的过程中,我们的确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和实践,但不能一刀切的武断处理。政府要积极做好高层规划设计,对农民建设农家乐的热情给予引导和扶持,这样,既避免了无序开发建设、侵占林田用地,又带动了农民发家致富”。

      2015年7月13日,《参见庄主》发布了《聚焦 | 休闲农庄,拆!拆!!拆!!!》,这篇文章把目光锁定在庄主本人,借各地展开的农庄违建拆除新闻,告诫庄主:“休闲农庄是一个极其考量智慧和能量的产业,所谓智慧是指规划设计、盈利模式、运营水平,所谓能量是指土地、人脉、资金的掌控”。

      对于常年工作在乡村、庄园的笔者来说,深谙行业的软肋和兴奋点,对于大棚房整治更是早就在跟踪调研,并及时向《参见庄主》的读者朋友发出警示。

      如今,五个年头过去了,大棚房集中得到整治,进而,行业也遭受重创。

      站在今天的行业节点,我们应该深度思考和加以完善的远远不仅仅是土地性质问题、违建问题,而是涉及行业全流程的规范问题。否则,很多意外的突发事件,就像一只灰犀牛,看似体形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但它会随时向你袭来,一旦等它袭来,你将因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而束手无措。

      那么,休闲农庄里的潜在“灰犀牛”究竟还有哪些?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规范好应对未来?

      规范运营:休闲农庄融合了一产、二产和三产,属于跨界、多元的综合体,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条内,对各业态的运营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否则就会陷入混乱局面。以税收为例,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初级农业产品是免征增值税的,但餐饮、住宿是需要缴纳的。这就要求在运营上必须模块化运营,各业态单独核算,不能搅和在一起。

      规范财务:很多农庄在记账方面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分不清资产类别。比如,母猪属于生产性资产,猪崽属于消耗性资产,账目分类不清,直接导致财务的混乱局面。此外,很多休闲农庄涉及餐饮、住宿、娱乐等领域,基本上都是现金结算;很多农庄,没有发票,或者以其它领域发票来顶替;很多庄主,私人银行卡和庄园对公账户混为一体。这些,都为财务的混乱埋下伏笔。

      规范补贴:农业补贴涉及很多方面,那么,如何将补贴资金合理入账,一直是困扰农业企业的地方。无论是计入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还是银行存款,亦或计入资产,都是需要根据具体补贴项目进行科学处理的。操之不慎,在重要的节点,比如融资的时候,就会被判为依靠补贴生存,导致融资失败。

      规范法律问题:休闲农庄里的法律问题主要集中在产权和劳动用工方面。举个产权方面的例子,很多流转来的土地,土地使用权在农庄,但是地面上的附属物(比如树)却不属于农庄,至于那些产权归属本来就存在争议的土地,更是问题一大堆。牵涉劳动用工,那就更麻烦了。如果对产权和法律问题不加以重视,企业陷入法律纠纷是分分钟钟的事情。

      规范流程问题:很多农庄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标准、质量体系、技术体系,再加上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没有合理的流程化管理体系,直接导致农产品问题一大堆。农产品的标准化本来很难,流通环节更是充满各种无法把控的因素,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随时会产生。一旦农庄陷入食品安全的问题漩涡,前期的所有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2、思考行业属性

      休闲农庄让很多庄主陷入运营尴尬局面,就是因为没有厘清行业属性。

      也不是说休闲农庄这个行业难以归类,如果真不能归类,咱们重新解构、重新定义就行了。可是,“任你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对于很多庄主来说,是他们裹挟着太多的目的和欲望,根本不愿正视行业在发生啥。

      如果不能梳理清楚行业的属性,也就意味着无法和市场匹配,也就意味着一切都是自拉自唱、自相情愿,一旦试图和市场建立连接的时候,也就势必被市场戏弄和抛弃。这就如同还没有摸清某种药物的药性就贸然写进药方子,也如同过去的蒸汽火车司机没有经过培训就试图去开高铁。

      当下,能够经营偌大一座庄园的,终究不是泛泛之辈。问题也在这里,过去有过成功的商人,想改变其思维模式,很难很难。

      休闲农庄这个行业,说门槛高,高到令无数商界精英为之铩羽而归;说门槛低,低到刚刚毕业的学生就虎视眈眈的要进军休闲农庄创业。

      当下,休闲农庄存在最多的开发运营模式是地产思维、景区思维、养老社区思维、资源倚重思维、农业种植或养殖思维等,这类思维模式都是基于一种前设的假定,进而去实现假定的目标,过程中所产生的动作大多是权宜之计。实际上,地产、景区、养老社区、资源、农产品等都是休闲农庄的附加值,是运营后自然呈现或最终呈现的结果。

      回到休闲农庄本身,在当下的消费环境里,消费者貌似买的依然是那颗橙子,却希望这颗橙子赋予它“励志橙”的精神内涵,那么购买行为同橙子本身的关联度已经不大。

      应该说,消费者在追求一种产品之外的精神升华、价值观趋同、情感共鸣,也就是说,除了产品本身,你还能给消费者传递什么超预期的价值。

      因此,庄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农产品的非功能属性,庄园场景打造、内容植入上的体验感、仪式感和美学感,农庄平台的区域带动和示范,这一切构成了休闲农庄的核心凝聚力和竞争力。

      我们无法预知个体的命运,但可以预知未来成功胜出的休闲农庄的走势:坚持友善生产,注重品牌效应,千方百计构建高效率的运营团队,以内容营造为引流导流手段,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以平台化为商业模式,进而不断迭代,致力于营造基于生活美学和情感记忆的自然时尚生活空间。

      要经营好休闲农庄,一定要摸清其药性,然后,要从开蒸汽火车的思维跳跃到开高铁的模式。

      3、思考产业布局

      产业的重要性:没有产业,休闲农庄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进而,休闲农庄想实现全产业链的平台化、追求商业模式的资本化也就无从谈起。

      休闲农庄所涵盖的行业越来越多,但也不是无所不容,这就要求在业态引进、内容植入的时候,需要谨慎论证和推演。同时,每座庄园所依托的资源、所处的区位不同,以及庄主本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和积累的可关联资源不同,导致不能盲目借鉴、贸然跟进。

      每一家农庄都是独一无二的,都需要特殊对待,都不能贸然引进其它庄园的思路、模式、内容和顺序。

      实践中,休闲农庄需要理顺主产业、次产业、关联产业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在另外一个维度理顺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关系。

      当前,休闲农庄大多围绕农为主线,然后向旅游、文化和教育领域融合发展,继而向地产、康养等领域延伸。那么,究竟先发展哪个产业,哪个产业是主业,哪个产业是关联产业,产业与产业之间究竟如何融合,这是决定休闲农庄有没有未来的核心战略问题。

      比起没有战略方向的庄主,很多庄主有战略,但战略太多、变化太频繁,把战略当成战术,其结果可想而知。

      笔者在大量的实操案例中总结了一个规律:主产未必是一产,一产未必第一优先。很多新入行的庄主,就倒在了没有结合自身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顺序上。实际运营中,一手好牌被打烂的故事很多,田忌赛马的故事却不常见。

      4、思考资源整合

      休闲农庄的未来很诱人,但对很多庄主来说,又无疑是一剂甜蜜的毒药,而且是慢性毒药。中毒的症状大致上有两种,一种是“望山跑死马”,很多庄主的确有着惊人的行业洞察力,但囿于自身资源的局限性,低估了目标和现实的距离;一种是“海市蜃楼”,很多庄主所制定的目标完全是空幻的,是空中楼阁,但却义无反顾的往前冲,连撞南墙的机会都没有。

      “海市蜃楼”派的庄主是妄想和幻想,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我们来关注一下“望山跑死马”派的庄主。不可否认,很多成功的商人,最初的动因就是来自大胆的设想,尽管设想的目标和现实距离有很远。距离远不等于不可以抵达,只能说当前的自身资源不够,可如果外围资源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汇集而来呢?

      休闲农庄的复杂在于它是多系统非线性融合产业,这就注定超越了以往任何传统行业,也超越了任何一位新入行的庄主的经验和可调配的资源。

      既然是多系统非线性融合产业,也就注定需要一套新的运营逻辑来支配,而不能从以往的传统行业里平移经验和资源。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将休闲农庄平台化运营是最佳捷径。甚至我们预判,未来的庄园都将会成为平台,庄主将会让位所有权,变成项目管理方。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平台化不是招商,用招商思维来运作庄园会适得其反。

      真正的平台是一个开放、连接、协同、共享的平台,真正的平台模式是“千岛湖模式”,是“云模式”。

      未来的休闲农庄,一定是一个汇集了多方业态、多方资源、多方元素的综合性平台,一个承载、嫁接多方潮流产品和服务的载体,一个三产融合发展的多元化创新创意孵化器。

      5、思考政策导向

      休闲农庄的“庄”既是指农庄,也是指村庄;田园田园综合体的核心不是田园,而是乡村;国家鼓励发展休闲农业的初衷是进行农业的产业升级,这是一次深层次的供给侧改革,而不是让土地被圈占,然后做休闲娱乐性开发,甚至变成私人宅院、豪华会馆。

      国家鼓励社会资本下乡的初衷是参与乡村振兴事业,而不是鼓励圈占土地。对于传统种植、养殖业来说,发展三产融合既是产业升级的需求,更是区域带动的乡村振兴需求。

      这些论断,是笔者一再强调的。

      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庄园同村庄的社区关系,从而形成互为支撑、互为依托的良性互动关系,是每一位庄主的必答题。

      从更大的范畴来思考,乡村潜能的激发、乡村价值的释放,需要构建一个新时代的乡村空间、田园社区,而乡村空间、田园社区是通过“社区营造”构建一个符合原住民和新村民共同利益的协同体,把乡村空间、田园社区构建成新时代新型乡村。

      未来乡村社区是符合生产、生活、创业、创新、休闲、文教、消费、社交等功能的自由、开放、共享、联结的无边界融合空间。

      这既符合政策,又符合市场需求,需要广大庄主深度思考。

      6、思考退出机制

      行业洗牌期迫使庄主们思考未来,思考最初没有好好思考的进入动机和退出目标。

      以笔者了解的情况,很多庄主针对休闲农庄既没有清晰的目标,也没有退出的机制,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

      农庄的命运,在铲车、锄头进去的第一天,就要思考清楚:这个农庄对我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投资?是爱好?是养老?亦或是其它的某个目的?

      在我们进入农庄开发之初,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对农庄的未来早做统筹安排。农庄对于每一位庄主而言,不但要想该怎么进入,更要思考将来怎么出去。

      农庄运营的好,可以被收购,可以不断融资不断壮大,可以继承给子女继续经营,等等。

      可是,农庄运营的不好呢,咋办?尤其是遇到大棚房整治时的毁灭性打击呢?或者资金链断裂呢?

      可以预见,休闲农庄今后所面临的问题,绝非一位农民或一位传统企业家能独立搞定的,农庄需要规范化运营,需要资本的助力,需要融合多方资源,需要搭建优质平台,需要引进高端人才,才能在城市周边农庄遍布的竞争局势下侥幸胜出。

      由此推论,一部分农庄运营不下去,甚至导致荒芜,也注定将成为常态。一家即将倒闭或者已经倒闭的农庄,一方面你将“情非得已”的出让,另一方面也有被收回集体的可能。

      如果你的农庄真的半途而废了,其未来命运是难卜的,大概率事件是凶多吉少。因为,由于人性的恐惧,我们总是做出背离价值的判断,催生出“买高不买低”的畸形市场。到时候,一定是极低的价格出让。

      当然,土地毕竟是稀缺资源,只要价格合适,还是会有人来买。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标讯

    更多>

    热门问题

    更多>

    燃旅视频App下载